Why Nostr? What is Njump?
2025-04-03 14:44:48

佛瑞德里希4th on Nostr: 在川普宣布的新关税政策下,全球贸易体系的旧格局即将瓦解。 ...

在川普宣布的新关税政策下,全球贸易体系的旧格局即将瓦解。
是的,你可以把这份长长的税率清单看成美国对全球的“漫天要价”,你可以期待美国自己的经济也因此遭受重挫,美国的商家和消费者也因此受到惩罚。
但此刻一切才刚刚开始,此刻受影响的各国只能“着地还钱”。
各国对全球贸易体系旧格局的依赖, 和在维系旧格局的尝试中的议价能力,即将无遮无掩地暴露在大众眼前。
人们会发现,最依赖美国的国家,本国民众消费力最弱的国家,就是最缺乏议价能力的国家。
在露出恶霸嘴脸的甲方面前,乙方只能伏低做小。
屈辱吗?悲愤吗?
但你为什么做不了甲方?你的国民为什么没有消费能力?是因为你的国民已经被你在精神上在能力上阉割了,在经济上被剥削压榨到除了债务一无所有了吗?
呵呵。
这份关税清单想必不会是全球贸易体系新格局的定稿。接下来,会有许多围绕着税率的游说、谈判,会有许多在美国与受影响各国之间的争论和妥协。
在这一切发生之后,全球贸易体系的新格局会再次成型。在最终的定稿里,税率会按各国议价能力,按美国经济对它们的依赖程度,重新排出顺序。
我相信美国经济会受到负面影响,但在这场冲击中,美国绝不会是损失最惨重的。
全球贸易体系不会因为被迫进行格局调整就在短时间内彻底瓦解。
它牵涉到太多人、太多利益,这些人不会坐以待毙。
但这些人逐利而生,逐利而动,他们的利益立场远非一成不变。和团结起来站到川普的对立面相比,更有可能发生的事,是他们纷纷调整自身的利益立场,在全球贸易的新格局里找到对自己有利的、可以去占据的位置。
对反川的网友来说最令人生气的事,就是吃了川普亏的这些人会跑去“捧川普的臭脚”,会积极促成新格局的形成和稳固。
可在商言商,谁也不能意气用事。
所以务实的人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在一轮轮的谈判过后,最有可能形成的新格局是什么样子,最值得自己去抢占的位置是哪个。
我想,要让低端制造业回流美国是近乎不可能的,即使这是川普的执念。
但要让低端制造业回流到离美国最近、最友好的国家则不那么困难,例如让许多工厂搬迁到南美,搬迁到南美那些和美国关系最密切,最愿意表达对川普政府的顺服的国家。
作为一个试图让美国成为超强帝国的总统,川普不会拒绝这样的方案——在邻近美国的地区,一些国家成为“卫星国”式的存在,承接美国在本土较难满足的需求,和美国本土形成共生关系。美国可以象曾经的苏联那样,在政治上对这些“属国”的政权有极强的影响力,由此保证美国利益在泛美国势力圈中得到充分保障。
美国选民对低端产品的需求,和由此产生的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可以由这些在政治上完全接受美国操控的国家满足。
从安全角度看,南美是美国的“后院”,若在南美至少一部分国家里完成了这样的改造,美国的“后院”将不再有起火之虞。
和低端制造不同,中高端制造、精密制造是真的有可能“回流”或者说搬迁到美国的。只要这些行业能持续提供高薪岗位,只要美国政府愿意提供工作签证,不论工厂原本在地球的哪个角落,连人带设备搬到美国都绝非“不可能的任务”。
如果不愿搬迁,那么在南美国家的“投靠”示范下,在政治层面接受美国的控制,表示臣服以换取美国的信任,对日本、韩国、台湾这样一向身段柔软的国家来说,也不是什么“付不起的代价”。
在全球贸易体系格局即将重塑的当下,我们需要明白,川普和他的支持者们对全球产业链的要求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他们想要的就是安全,就是整个产业链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他们想要的,是产业链不象现在这样,大部分被中共国掌控,被不受美国政府控制的政治力量掌控。
通过这一轮关税战和接下来还有可能发动的其他攻势,川普和他的支持者们会重夺美国对全球产业链的控制权。
在“漫天要价”的当下,川普嘴上说的当然是更夸张的目标,例如让全球产业链收缩并重新布局到美国本土。
但“着地还钱”的结果显然只会是全球产业链的受控,而不是回归。
我们需要务实地承认,即使川普团队有许多显得不够专业、令人侧目的骚操作,假如他们最终想达成的目标仅是通过促成重新布局让全球产业链“受控”,他们是办得到的。
而在搞清楚状况的国家和地区纷纷迎合其需求,表示臣服之后,不肯臣服的国家和地区就会被“放弃”,被排挤,在全球贸易体系的新格局中没有一席之地。
是的,这些被抛弃的国家可以“抱团取暖”,形成一个新的贸易小圈子。但他们会丧失因与美国建立贸易关系而获得的现代性。
如果他们没有凭自己的力量,在文化、政治、经济三个方面维持现代性的能力,这些国家将回到与美国建交前的样子。
我们都知道,那会是个无法与今日之美国相抗衡的样子,是个无法对美国造成威胁的样子。
如无意外,那就会是中共国及其亲密盟友的结局。
如果说有什么力量能决定历史,那个力量就是经济。
在维系文明稳态的经济、政治、文化铁三角中,最难改变或者说最难提高的就是社会的经济能力,但只要经济能力被成功提升,经济就会召唤政治和文化为自己“保驾护航”,只要这召唤成功,新稳态也就得以建立。
但若经济基础被摧毁,社会在经济层面回归匮乏, 为繁荣而构建的文化观念和政治制度就会变得不切实际,理想在现实面前就会显得苍白幼稚。
今天,世界经济正陷入动荡。
在许多分析人士眼中,这当然是一场“人祸”,是这届美国政府的首脑因不懂经济在瞎指挥。
但不论你把起因算成人祸还是天灾,这场冲击都会考验系统的韧性。
除了考验全球贸易体系的韧性,还会考验各国经济的韧性。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民主国家,如果经济在冲击中脆断,选民们就会在选举里惩罚政客,在政治层面的制衡下,不利于经济民生的政策通常都会半途而废。
所以这场从白宫对全球经济发起的冲击,并不是不可能被“踩刹车”。
如果它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大于对别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如果美国是在这场天灾人祸里最先“扛不住”的经济体。
但事情会这样发展吗?
美国会是第一个“扛不住”的国家吗?
没有人敢作此断言。
在各国与美国的贸易合作关系中,是谁更依赖谁,是谁会先因“扛不住”而让步,还有待观察。
如果事实证明是美国“更能扛”,美国经济更具韧性,在冲击带来的萧条中,美国就会比其他国家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因为资源会流向更安全的国度,更具韧性的经济体。
很多时候真相都是残酷的,例如发起冲击的美国,此刻令世界经济蒙受萧条阴影的美国,竟有可能是这场冲击的受益者。
如果她证明了自己是在萧条时期最值得投资的对象。
但美国确实有可能是在危机中最值得投资的对象,在其他韧性更差的经济体的衬托下,刚刚度过愚人节的美国,确实有可能是“这条街最靓的仔”。
并因此得到避险资金的源源注入。
和借此回归繁荣模式产业升级、人口升级、消费能力可持续增长的发展正途。
未来会怎样发展并不取决于美国是不是做了你喜欢她做的事,而是取决于她是不是做了正确的事。
取决于她是不是保住了她的经济基础,保住了她经济层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不能靠外贸支撑,根本在于人口,在于人口素质的提升和维持。
说白了,美国是不是能保持强大,能一直保持强大,取决于美国人是怎样的人。
就象中共国能不能保持自身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取决于中共国民是怎样的人,他们能把下一代培养成怎样的人。
单纯从经济角度看,你需要评估的不是这些人是否具备公民意识和维权能力,而是这些人是不是为劳动力市场所需的,到哪里都能找到工作的打工人。
到了今天,一个国家真正的实力,只能来自国民的实力。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只能依托于这个国家源源不断把国民培养成在劳动力市场上受欢迎甚至会被哄抢的打工人的能力。
可能会有人说,在这个赛道上,中共国早已一骑绝尘,价廉物美的中共国打工人就是全球雇主都渴望拥有的完美劳动力。
但对工业技术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血汗工厂里的奴工和能不眠不休完成精密制造的机器相比,并没有那么大的优势。
制造业只在特定的阶段需要大量低技能工人,并不会在所有发展阶段都依赖996式的劳作。
而中共国的体制,伤害链主对奴工们的戒备防范、敲骨吸髓、重重阉割,却令中共国的打工人注定会颈系铁链,被锁死在996的工位上,得不到从个人到家族的技能提升机会。
所以中共国的经济基础,它在全球经贸体系中的地位,是注定会失去的。
那些“烂尾娃”撑不起国家的未来。
从人口素质的提升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来看,对任何国家来说,本土利益都是根本利益,而全球利益再怎么花团锦簇也只是短期利益,是浮华表象。
如果中共国的改开派们有足够宏大的视野和战略判断力,今天他们该保的其实不是外贸,而是新一代劳动力的技能和前途。
但当然,他们没有。
所以这件事只能由其他人做。
由那些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仍坚持让孩子学英语、学技能,把目光投向海外的家长们去做,由那些把关注点放在本族本地的人口素质状况,以人才为真正资本去规划未来的独派们去做。
Author Public Key
npub1aghv8tm84rch5a38zg967gcfhjpnvaelllu6uhjn62u4q8jr86zsj2up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