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inoma on Nostr: ...
毛远新最臭名昭著的是把辽宁搞到一个月每人只有三两油。(当时的人不敢骂有着特殊身份的毛远新,而骂陈锡联“陈三两”。其实陈当时是沈阳军区司令,并不主管辽宁省的工作。)
肉是不定期供应的。每年年初一人发60张票。商店里不定期地公布这些票可以买什么东西。有的是买糖,有的可以买茶叶,也有的 是买肉的。我当时没有统计 过,凭记忆大概是一个月到一个半月能有一张肉票,每张肉票可以买半斤猪肉。牛 肉羊肉好象是根本没有吃过。由于油只有三两,大家就都喜欢买肥肉,舍不得吃肉 ,是把肥肉炸油,炒菜的时候就是放一勺白花花的猪油。记得和父亲去买肉的时候 ,很多人宁愿让后边的人先买,自己等售货员切到肥肉的时候才买。
粮食当时也是不够吃的。不光农村有人吃不饱饭,城市里孩子多的家庭粮食也不够吃。当时要买粮食不光要钱,还要凭粮票。连在饭店吃饭也必须交粮票。一个成年人一个月定量是30斤。孩子还少。在缺油少肉的情况下,人们对粮食的消耗特别大。象我在工厂食堂吃饭,菜基本是水煮的,肉是根本没有,一顿吃6两玉米饼是很普通的。粮票(不是粮食)当时在黑市卖到一角六分(可能不太准确)。以当时平均月工资36块钱的水平,30斤粮票的价值就超过月收入的八分之一了。
有了粮票能买到的也是粗粮。当时每人每月只能买到两斤米,两斤面。其余只能买玉米面,杂交高粱。杂交高粱是一种为了高产的数字而搞出来的粗粮。我一个朋友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从小吃粗粮长大,都不肯吃那个杂交高粱。下乡的同学说那东西喂马,马都消化不良。有一段时期还吃过榨过油的玉米。据说是出口到日本的玉米,日本人轧了油,我们再运回来给我们的老百姓吃。还听说当时的粮食部门象上级报告说这种玉米面不适合给人吃。上面批示继续卖。这些内部消息我当然无法证实,当时也没有人大代表质询之类的事,政府的操作是完全封闭的。但是我确
实吃过那榨过油的玉米饼。比平常的玉米饼更松散,不成团。
那60张票里,最贵重的是最后一张,第60号票。稍微抢手一点的工业品都是靠它。譬如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所谓的三大件。但是一张票时不够的,只好把家里的票集中起来,一年也许能买一件。当时年轻人最时髦的就是能拥有一辆上海产的锰钢自行车。大概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开宝马一样的吧。那样的自行车要多少张票,我是不记得了。反正我们全家的票加在一起也是不够的。
这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辽宁并不穷,不光工业是当时全国的基地,农业也很发达的。盘锦的大米,锦州的苹果(毛选里都提到过),都是驰誉全国的农产品。事实上,文革前肉从来都不缺的。1968年文革高潮期间,忽然肉要凭票供应了,当时的说法是阶级敌人把猪给毒死了。当年掌权的人就是拿这样可笑而且缺乏常识的谎言来蒙骗老百姓的。文革结束后,不到两年,农业就恢复了,肉也敞开了。记得78年夏天我暑假回家,人们就已经开始要求售货员给切瘦肉了。事实证明,辽宁人民文革期间遭受的苦难完全是人祸,是毛远新之流为了政治目的,不顾人民死活倒行逆施的结果。
---亲身经历:毛远新执政期间的辽宁
李 工
图:毛远新和“陈三两”
https://link.storjshare.io/raw/jxhv65pw45nk6youiymsnpnk5ltq/production/a4db56e84c3ea4237ccb170eda583b0afa2ae4657b301ab87eef024cb252ef8f.JPGPublished at
2024-11-14 01:30:16Event JSON
{
"id": "306f8ba0ebcb6244e2aa1c1c73cb1489371ebae3c774dd99e203c3ba67d05b23",
"pubkey": "87bb9caa87c1473211bd791dba27e66ed9b18ffa4826e3162e93b24d0bc3d4d7",
"created_at": 1731547816,
"kind": 1,
"tags": [],
"content": "毛远新最臭名昭著的是把辽宁搞到一个月每人只有三两油。(当时的人不敢骂有着特殊身份的毛远新,而骂陈锡联“陈三两”。其实陈当时是沈阳军区司令,并不主管辽宁省的工作。)\n\n肉是不定期供应的。每年年初一人发60张票。商店里不定期地公布这些票可以买什么东西。有的是买糖,有的可以买茶叶,也有的 是买肉的。我当时没有统计 过,凭记忆大概是一个月到一个半月能有一张肉票,每张肉票可以买半斤猪肉。牛 肉羊肉好象是根本没有吃过。由于油只有三两,大家就都喜欢买肥肉,舍不得吃肉 ,是把肥肉炸油,炒菜的时候就是放一勺白花花的猪油。记得和父亲去买肉的时候 ,很多人宁愿让后边的人先买,自己等售货员切到肥肉的时候才买。\n\n粮食当时也是不够吃的。不光农村有人吃不饱饭,城市里孩子多的家庭粮食也不够吃。当时要买粮食不光要钱,还要凭粮票。连在饭店吃饭也必须交粮票。一个成年人一个月定量是30斤。孩子还少。在缺油少肉的情况下,人们对粮食的消耗特别大。象我在工厂食堂吃饭,菜基本是水煮的,肉是根本没有,一顿吃6两玉米饼是很普通的。粮票(不是粮食)当时在黑市卖到一角六分(可能不太准确)。以当时平均月工资36块钱的水平,30斤粮票的价值就超过月收入的八分之一了。\n\n有了粮票能买到的也是粗粮。当时每人每月只能买到两斤米,两斤面。其余只能买玉米面,杂交高粱。杂交高粱是一种为了高产的数字而搞出来的粗粮。我一个朋友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从小吃粗粮长大,都不肯吃那个杂交高粱。下乡的同学说那东西喂马,马都消化不良。有一段时期还吃过榨过油的玉米。据说是出口到日本的玉米,日本人轧了油,我们再运回来给我们的老百姓吃。还听说当时的粮食部门象上级报告说这种玉米面不适合给人吃。上面批示继续卖。这些内部消息我当然无法证实,当时也没有人大代表质询之类的事,政府的操作是完全封闭的。但是我确\n实吃过那榨过油的玉米饼。比平常的玉米饼更松散,不成团。\n\n那60张票里,最贵重的是最后一张,第60号票。稍微抢手一点的工业品都是靠它。譬如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所谓的三大件。但是一张票时不够的,只好把家里的票集中起来,一年也许能买一件。当时年轻人最时髦的就是能拥有一辆上海产的锰钢自行车。大概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开宝马一样的吧。那样的自行车要多少张票,我是不记得了。反正我们全家的票加在一起也是不够的。\n\n这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辽宁并不穷,不光工业是当时全国的基地,农业也很发达的。盘锦的大米,锦州的苹果(毛选里都提到过),都是驰誉全国的农产品。事实上,文革前肉从来都不缺的。1968年文革高潮期间,忽然肉要凭票供应了,当时的说法是阶级敌人把猪给毒死了。当年掌权的人就是拿这样可笑而且缺乏常识的谎言来蒙骗老百姓的。文革结束后,不到两年,农业就恢复了,肉也敞开了。记得78年夏天我暑假回家,人们就已经开始要求售货员给切瘦肉了。事实证明,辽宁人民文革期间遭受的苦难完全是人祸,是毛远新之流为了政治目的,不顾人民死活倒行逆施的结果。\n\n---亲身经历:毛远新执政期间的辽宁\n李 工\n\n图:毛远新和“陈三两”\nhttps://link.storjshare.io/raw/jxhv65pw45nk6youiymsnpnk5ltq/production/a4db56e84c3ea4237ccb170eda583b0afa2ae4657b301ab87eef024cb252ef8f.JPG",
"sig": "c3bf3c95874a75a4677588f5d6d05e63be8687004034ff2d46f8f856669956f7abfeee098d724e5097a9f22ff6aa343678b6dc27b7919c8eeb888d7610e4f01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