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hua on Nostr: ...
所以人并不是自私的,人有利他行为,但基因是自私的,不自私的基因传下来的概率,在这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变得微乎其微。
摘录自《进化心理学》:
——
Hamilton规则
我们在第一章中曾经谈到内含适应性的理论概念:
一个生物体的内含适应性并非是指他自身的属性,而是指他的行为或影响的属性。内含适应性等于个体自身的繁殖成功,再加上他对其亲属繁殖成功的影响并乘上一个对应的相关系数。(Dawkins, 1982, p. 186)
为了理解这个内含适应性公式,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基因,它促使个体表现出利他行为。在这里,对利他行为的定义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自己会付出代价;(2)为他人提供了利益。
Hamilton提出的问题是,在哪些条件下这个利他基因能够得以进化并在人群中扩散开来?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利他行为不可能得到进化。这是因为,让自己付出代价的行为将会阻碍自身的繁殖,有可能还增加了竞争者的繁殖能力,所以这样的基因通常会被自然选择淘汰出局。但是Hamilton认为,如果利他行为的受惠者所获得的收益b乘以受惠者携带利他者基因的概率值r之后,仍然大于利他者自身所付出的代价c,那么这样的利他基因就能够得以进化。也就是说,当
c<rb
时,自然选择就能够将利他行为选择出来。这就是Hamilton规则的正式公式。其中,c是指利他者所付出的代价,r是利他者和受惠者之间的遗传相关度(遗传相关度是指除了基因在人群中的平均分布之外,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共享某个特定基因的概率;详细讨论见Dawkins, 1982, and Grafen, 1991),而b则是受惠者所获得的收益。这里,代价和收益都是以繁殖价值来予以衡量的。
这个公式表明,如果遗传相关度为0.50的亲属所获得的收益比利他者付出的代价高出2倍;如果遗传相关度为0.25的亲属所获得的收益比利他者付出的代价高出4倍,如果遗传相关度为0.125的亲属所获得利益比利他者付出的代价高8倍,依此类推;那么自然选择将会支持利他者付出代价。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经过一条河,碰巧看到你的亲属掉进河里,正在湍急的水中挣扎。你可以跳进水里去救他,但可能会搭上自己的性命。按照Hamilton规则,自然选择所支持的决策规则是,如果你能够救出3个兄弟(而不是1个),你才应该跳进水里去冒险救人。你不可能为了救一个兄弟而赔上自己的性命,因为这将会违反Hamilton规则。从Hamilton规则的逻辑看来,进化形成的决策规则会让你牺牲自己的性命去挽救5个侄子或外甥,但是对于第一代堂兄弟而言,在你牺牲之前,你必须挽救9个堂兄弟才能满足Hamilton规则。
需要记住的是,人们的行为并不一定会遵守内含适应性的逻辑。其实,Hamilton规则只是限定了帮助亲属的基因能够得以进化的条件而已。Hamilton规则阐明了利他基因——其实是所有的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所受到的选择压力。如果一中特质(基因)通过突变进入群体当中,而它又违反了Hamilton规则的话,那自然选择会将它无情地淘汰掉。只有当特质的基因编码满足Hamilton规则时,这些基因才能扩散到整个群体中去,进化成物种所特有的本领中的一部分。研究者将它称之为可进化性限制(evolvability constraint),因为只有那些满足Hamilton规则的基因才能得以进化。
——
Published at
2023-05-10 17:43:14Event JSON
{
"id": "67b1ec9f4fb96a545b38aae68f054617ba357607ad27ac7c6dbb5e9adc1b8833",
"pubkey": "53a8392e971b46326e3d0f8967db17c4f7cca4d42be979b1664124c8f69af528",
"created_at": 1683740594,
"kind": 1,
"tags": [],
"content": "所以人并不是自私的,人有利他行为,但基因是自私的,不自私的基因传下来的概率,在这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变得微乎其微。\n\n摘录自《进化心理学》:\n——\nHamilton规则\n\n我们在第一章中曾经谈到内含适应性的理论概念:\n\n一个生物体的内含适应性并非是指他自身的属性,而是指他的行为或影响的属性。内含适应性等于个体自身的繁殖成功,再加上他对其亲属繁殖成功的影响并乘上一个对应的相关系数。(Dawkins, 1982, p. 186)\n\n为了理解这个内含适应性公式,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基因,它促使个体表现出利他行为。在这里,对利他行为的定义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自己会付出代价;(2)为他人提供了利益。\n\nHamilton提出的问题是,在哪些条件下这个利他基因能够得以进化并在人群中扩散开来?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利他行为不可能得到进化。这是因为,让自己付出代价的行为将会阻碍自身的繁殖,有可能还增加了竞争者的繁殖能力,所以这样的基因通常会被自然选择淘汰出局。但是Hamilton认为,如果利他行为的受惠者所获得的收益b乘以受惠者携带利他者基因的概率值r之后,仍然大于利他者自身所付出的代价c,那么这样的利他基因就能够得以进化。也就是说,当\n\nc\u003crb\n\n时,自然选择就能够将利他行为选择出来。这就是Hamilton规则的正式公式。其中,c是指利他者所付出的代价,r是利他者和受惠者之间的遗传相关度(遗传相关度是指除了基因在人群中的平均分布之外,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共享某个特定基因的概率;详细讨论见Dawkins, 1982, and Grafen, 1991),而b则是受惠者所获得的收益。这里,代价和收益都是以繁殖价值来予以衡量的。\n\n这个公式表明,如果遗传相关度为0.50的亲属所获得的收益比利他者付出的代价高出2倍;如果遗传相关度为0.25的亲属所获得的收益比利他者付出的代价高出4倍,如果遗传相关度为0.125的亲属所获得利益比利他者付出的代价高8倍,依此类推;那么自然选择将会支持利他者付出代价。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经过一条河,碰巧看到你的亲属掉进河里,正在湍急的水中挣扎。你可以跳进水里去救他,但可能会搭上自己的性命。按照Hamilton规则,自然选择所支持的决策规则是,如果你能够救出3个兄弟(而不是1个),你才应该跳进水里去冒险救人。你不可能为了救一个兄弟而赔上自己的性命,因为这将会违反Hamilton规则。从Hamilton规则的逻辑看来,进化形成的决策规则会让你牺牲自己的性命去挽救5个侄子或外甥,但是对于第一代堂兄弟而言,在你牺牲之前,你必须挽救9个堂兄弟才能满足Hamilton规则。\n\n需要记住的是,人们的行为并不一定会遵守内含适应性的逻辑。其实,Hamilton规则只是限定了帮助亲属的基因能够得以进化的条件而已。Hamilton规则阐明了利他基因——其实是所有的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所受到的选择压力。如果一中特质(基因)通过突变进入群体当中,而它又违反了Hamilton规则的话,那自然选择会将它无情地淘汰掉。只有当特质的基因编码满足Hamilton规则时,这些基因才能扩散到整个群体中去,进化成物种所特有的本领中的一部分。研究者将它称之为可进化性限制(evolvability constraint),因为只有那些满足Hamilton规则的基因才能得以进化。\n—— ",
"sig": "2befdce89751c88a175fd559662c651ca3840ce7290ec9fc749582301172d8084155ff8e3d36efd7d32c64d7342469306780c63252e4ce89646b3fc13b9627f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