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Nostr? What is Njump?
2025-02-16 03:32:42
in reply to

六波罗的槛外人 on Nostr: nprofile1q…63ql2 ...


你所提到的妖怪反抗天神的情节,写得不错。但它还是无法弥补,黑眼圈在情节设置上的一个大漏洞:它把陈塘关百姓这部分人物,虚化了,“吃掉了”。

我注意到,有些评论者提到,普通读者对文艺作品中的死人如麻的情节,是一种欣赏文艺作品时的集体无意识,不能归结为,对生命的麻木。这一点我也承认,但是,作为面目模糊的、背景板式的群体人物,和形象较清晰的“存在的”人物,是不一样的,也不能一律处理,否则就是作品故事结构的大问题,会非常违和。

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三国,一个是水浒(这俩都是古典小说里著名的喜欢表现大规模死亡的例子)。

在三国里,曹操因为听错了,而误杀吕伯奢的妻小与奴仆,然后为了灭口又去杀死吕伯奢。单论杀人数量,肯定是前一次更多;但是,从情节发展来看,杀吕伯奢,远远比杀吕家人,后果更加严重,直接造成了陈宫愤然离开他,并且终身与他为敌。原因就是,吕伯奢是“存在的”人物,他在先前已经有比较多的戏份。

在水浒里,李逵劫法场时砍杀众多的官兵百姓,后来的情节没有对此进行任何清算和追究;但他杀死一个小衙内,这件事在情节设置上,就不能轻而易举地揭过去(所以作者不但安排朱仝跟他拼命,还要让他短暂离开梁山)。这也是因为,小衙内是“存在的”人物,先前有描述过这个孩子的可爱的外貌,和他与朱仝的感情互动。他不是,也不可以被当成背景板,死就死了。

而黑眼圈的糟糕之处,就在于,陈塘关百姓本来是“存在的”人物。他们先前跟哪吒一家,有非常多的互动。他们不可以被当成背景板,随便化灰。或者,如果作者试图让他们化灰,就必须有更复杂的情节设置(就像微博有人所设想的那样,要么复仇、要么复活),把故事编圆,然而现在并没有。
Author Public Key
npub1e9crv8gq7k685ppln4792cg90vxn5ap9zd6eattfd0fjpnfffv2qsfay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