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美财经 (RSS Feed) on Nostr: 美国最穷的总统,教会了世界首富如何花钱 Information-Justice|信 ...
美国最穷的总统,教会了世界首富如何花钱
Information-Justice|信 息 正 义 【延伸阅读】 卡特官方肖像照(摄于1978年) 创造了奇迹的卸任总统 美国总统往事:从竞选对手到生死至交 卡特如何为盖茨基金指明道路:从“拍脑袋”到全球健康的转型之路 本文为非营利调查新闻编辑室“Information Justice(信息正义)”原创作品,与“美国华人杂谈”联合发表。欢迎转载、分享、转发 撰文:溪边愚人 编辑:新约客,溪边愚人 2007年,吉米·卡特和前第一夫人罗莎琳·卡特身着几内亚传统服装访问几内亚北部的廷戈利村,卡特中心为该村根除麦地那龙线虫病和沙眼的工作提供了支持。图源:卡特中心 我曾在《创造了奇迹的卸任总统》一文中感叹,卡特中心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居然从起步开始就做到高效低耗——该中心的第一个主要目标是根除麦地那龙线虫病。这是人类史上继根除了天花之后对传染病的第二个尝试。虽然现在还没有实现,但真的距离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了。不到 50 年时间,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普遍来说,慈善机构花钱的方式和规模经常被诟病。原因之一是,的确有不少类似机构本来就目的不正。 记得伊拉克战争开始后,为前线战士服务的慈善机构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地都是,相信很多读者那时都收到过募捐的电话,劈头第一句话一定是问“你支持我们的前线士兵吗?” 可是,后来不少主流媒体都做了调查,发现相当多的这类机构,居然只有不到 10% 的捐款真正用到士兵身上了,最低的只有 1%,大头都用来发工资甚至去度假村“开会”了。 这些慈善机构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捞钱。但这不是本文的话题。这里打算讨论的是,即便真心想把事情做对做好,太多慈善机构花了很多钱却少有拿得出手的成就。 一般人们会认为慈善机构效率不高是因为钱来得太容易了,或者花钱的人不是给钱的人,花别人的钱不懂得珍惜。 也许这些是原因之一,但肯定不是唯一原因,甚至可能不是主要原因。我觉得人们会这样认为恐怕是出于对慈善机构的偏见。其实,私企中资源浪费一点也不少见,但因为是私企,花自己的钱,外人没资格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罢了。 我先讲一个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最早期的故事吧。 盖茨基金捐电脑的钱等于打水漂了 比尔·盖茨有一段时间曾是世界首富。他发财的原因之一是,在电脑对个人来说还是天价的时候,他赌对了一件事:相信有一天电脑会普及到每一个家庭。 顺理成章地,盖茨基金最早期做的一件事是普及教育,特别是普及电脑教育,誓言要让世界上所有的小学有电脑。 那时的电脑还是相当贵的,在美国的学校和家庭都远没有普及,对很多贫困地区的学校来说一台电脑的费用几乎是天文数字。 于是,盖茨基金花了很多人力物力把电脑送到世界上最穷的角落。 在项目后期的一天,一位基金会的高层负责人到某贫困地区一个小学实地检查工作。他被校长、教师和学生簇拥着来到了那间有着全校唯一的一个电源插头的屋子,屋子中间的桌上“供”着那台基金会捐赠的电脑。校长把电脑接上电源,大家看着屏幕亮起来了,全体鼓掌…… 那位高层负责人事后说,那一刻,他明白了,这些孩子需要的不是电脑。 卡特曾经给予盖茨基金关键指导 […]
https://caus.com/all-articles/xxzy/412870/Published at
2025-01-19 00:39:18Event JSON
{
"id": "e3fe23e51a460a36895d0c65c30d456a877828c00246275af364b6e5095550d8",
"pubkey": "7144bbd6875618a78283b59cfbc34791ce40de6c32716c25a90bc24d64957302",
"created_at": 1737247158,
"kind": 1,
"tags": [
[
"t",
"信息正义"
],
[
"t",
"卡特"
],
[
"t",
"比尔·盖茨"
],
[
"proxy",
"https://caus.com/feed/#https%3A%2F%2Fcaus.com%2Fall-articles%2Fxxzy%2F412870%2F",
"rss"
]
],
"content": "美国最穷的总统,教会了世界首富如何花钱\n\n Information-Justice|信 息 正 义 【延伸阅读】 卡特官方肖像照(摄于1978年) 创造了奇迹的卸任总统 美国总统往事:从竞选对手到生死至交 卡特如何为盖茨基金指明道路:从“拍脑袋”到全球健康的转型之路 本文为非营利调查新闻编辑室“Information Justice(信息正义)”原创作品,与“美国华人杂谈”联合发表。欢迎转载、分享、转发 撰文:溪边愚人 编辑:新约客,溪边愚人 2007年,吉米·卡特和前第一夫人罗莎琳·卡特身着几内亚传统服装访问几内亚北部的廷戈利村,卡特中心为该村根除麦地那龙线虫病和沙眼的工作提供了支持。图源:卡特中心 我曾在《创造了奇迹的卸任总统》一文中感叹,卡特中心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居然从起步开始就做到高效低耗——该中心的第一个主要目标是根除麦地那龙线虫病。这是人类史上继根除了天花之后对传染病的第二个尝试。虽然现在还没有实现,但真的距离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了。不到 50 年时间,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普遍来说,慈善机构花钱的方式和规模经常被诟病。原因之一是,的确有不少类似机构本来就目的不正。 记得伊拉克战争开始后,为前线战士服务的慈善机构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地都是,相信很多读者那时都收到过募捐的电话,劈头第一句话一定是问“你支持我们的前线士兵吗?” 可是,后来不少主流媒体都做了调查,发现相当多的这类机构,居然只有不到 10% 的捐款真正用到士兵身上了,最低的只有 1%,大头都用来发工资甚至去度假村“开会”了。 这些慈善机构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捞钱。但这不是本文的话题。这里打算讨论的是,即便真心想把事情做对做好,太多慈善机构花了很多钱却少有拿得出手的成就。 一般人们会认为慈善机构效率不高是因为钱来得太容易了,或者花钱的人不是给钱的人,花别人的钱不懂得珍惜。 也许这些是原因之一,但肯定不是唯一原因,甚至可能不是主要原因。我觉得人们会这样认为恐怕是出于对慈善机构的偏见。其实,私企中资源浪费一点也不少见,但因为是私企,花自己的钱,外人没资格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罢了。 我先讲一个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u0026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最早期的故事吧。 盖茨基金捐电脑的钱等于打水漂了 比尔·盖茨有一段时间曾是世界首富。他发财的原因之一是,在电脑对个人来说还是天价的时候,他赌对了一件事:相信有一天电脑会普及到每一个家庭。 顺理成章地,盖茨基金最早期做的一件事是普及教育,特别是普及电脑教育,誓言要让世界上所有的小学有电脑。 那时的电脑还是相当贵的,在美国的学校和家庭都远没有普及,对很多贫困地区的学校来说一台电脑的费用几乎是天文数字。 于是,盖茨基金花了很多人力物力把电脑送到世界上最穷的角落。 在项目后期的一天,一位基金会的高层负责人到某贫困地区一个小学实地检查工作。他被校长、教师和学生簇拥着来到了那间有着全校唯一的一个电源插头的屋子,屋子中间的桌上“供”着那台基金会捐赠的电脑。校长把电脑接上电源,大家看着屏幕亮起来了,全体鼓掌…… 那位高层负责人事后说,那一刻,他明白了,这些孩子需要的不是电脑。 卡特曾经给予盖茨基金关键指导 […]\n\nhttps://caus.com/all-articles/xxzy/412870/",
"sig": "3c3045e75e990545e4bb66add71333699e8e933489b2ea244f5846dd488c4d687eb8eae0180b990aaca6f0c881fd86eaad4a6b2ba84d49266e939957e167be66"
}